大家好,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莱菔的功效与作用的问题,于是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莱菔的功效与作用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莱菔子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?
莱菔子就是我们大家所熟悉的萝卜籽,在乡下长大的孩子对萝卜那是再熟悉不过了,萝卜也时常都会出现在我们的餐桌上,清脆香甜的萝卜酸那是我的最爱。
莱菔子首载于《日华子本草》。为十字花科植物萝卜的成熟种子。呈类卵圆形或椭圆形,稍扁。夏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,晒干,搓出种子,除去杂质,再晒干备用。其性味辛、甘、平。归肺、脾、胃经,是常用中药。
莱菔子的功效与作用:
莱菔子味辛行散,入脾胃经。能消食和中,尤善行气除胀,为消食除气之要药。具有消食除胀的功效,可以治疗食滞导致的脘服胀满、疼痛、嗳气吞酸等。凡“胃有气食停滞致成鼓胀者,非此不除”(《本草正》),临床上常与山楂、神曲、陈皮等同用,如保和丸(《丹溪心法》)。
另外,莱菔子还有降气化痰之功效。入肺经,其性主降,“消痰下气更速”(《本草经疏》),凡“一切喘嗽因痰名,皆可用之”(《本草便读》)。临床上常与白芥子、紫苏子同用,如三子养亲汤(《韩氏医通》)。
莱菔子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?
莱菔子即萝卜子,具有消食除胀、降气化痰的功效,对脘腹胀痛、饮食停滞、积滞泻痢、大便秘结、痰壅喘咳、气逆喘满等有治疗作用。
莱菔子是十字花科植物萝卜的干燥成熟种子,味辛、甘,药性平,归脾、胃、肺经。莱菔子捣碎研烂用热酒调制后,敷于患处,有治疗跌打损伤的作用;莱菔子、当归各20克,加水煮,取滤汁加蜂蜜服用,可以治疗习惯性便秘;用炒莱菔子研细末,每日早晚用盐水送服,可以治疗气滞便秘。
现代研究发现,莱菔子含生物碱、挥发油、蛋白质、多糖、脂肪酸、黄酮等成分,具有降血压、降血脂、抗肿瘤、通便、促进回肠节律性收缩和抑制胃排空、镇咳、祛痰等作用。
不过,无食积痰滞及中气虚弱者,请谨慎使用。
本内容由河北省中医院 药学部 副主任药师 陈红艳审核
点这里,查看医生回答详情
紫苏子和白苏子的功效有哪些?
紫苏子与白苏子,功效上有所相同,因含有丰富的油脂,多用于榨油同时可入药。
作为中药使用时:
二者共同的功效 :1、下气消痰。在《饮片新参》中有记载。 2、润肺宽肠。
白苏子
从营养科学角度分析:
营养价值成分:
从营养成分来看,两者成分相近,都含丰富的多不饱和脂肪酸、氨基酸、维生素B族、维生素A、胡萝卜素、谷维素以及多种微量元素钙、铁、铜、锌、镁等。
功效及作用:
1.止咳平喘:本品味辛气香,温而不燥,能散风邪、疏肺气、润心肺、消食积、降痰涎、定喘咳,为下气消痰之要药。风寒外来,肺气不宣而致咳嗽气逆,胸膈烦满者,用此散风疏肺、下气平喘,常与发表散寒、宣肺祛痰的麻黄、桑皮、杏仁、茯苓配伍,如《和剂局方》华盖散;若痰饮内停、肺气不降而致咳嗽痰壅,喘咳气逆、胸满者,与葶苈子、杏仁配伍;若食滞肠胃,痰湿内生而致咳嗽气逆,痰多胸痞,食欲不振者,用此消食化痰,降气平喘,可与白芥子、莱菔子合用,如《韩氏医通》三子养亲汤;食积化热,痰热上蒸而致咳嗽痰壅,胸腹膨胀,喘咳脘闷者,则与大黄、葶苈、沉香、青礞石配伍,如《医宗金鉴》苏葶滚痰丸。若下焦阳虚而致痰壅气逆,喘促短气者,常与温阳化气、行水消痰之肉桂、厚朴、半夏、生姜相伍,加《和剂局方》苏子降气汤。2.利膈宽肠:本品质地油润,辛散温行,能下气利膈、行滞润肠、通便除胀。用于:①胁痛:痰阻气滞而致胁痛咳嗽者,用此利膈行滞,下气消痰,常与理气止痛,降气祛痰的香附、旋覆花、半夏、茯苓配伍,如《温病条辨》香附旋覆花汤。②便秘:肠燥气滞而致腹胀便秘者,用以润燥行滞通便,与麻仁同用,如《海生方》紫苏麻仁粥。此外,本品尚能解鱼蟹毒。【用法、用量】内服6~10克,大剂量可用至30克。【使用注意】气虚便溏者,忌用。【参考文献摘录】1.《本草化义》:“苏子与叶同功,发散风气宜用叶,清利上下则宜用子也。”2.《本草汇言》:“苏子,散气甚捷,最能清利上下诸气,定喘痰有功,并能通二便,除风寒湿痹。”3.《本草逢原》:“诸香皆燥,惟苏子独润,为虚劳咳嗽之专药。性能下气,故胸膈不利者宜之,与橘红同为除喘定嗽,消痰顺气之良剂。”
到此,以上就是对于莱菔的功效与作用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莱菔的功效与作用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