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三七作用的问题,于是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三七作用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三七有什么作用?
散瘀止血,消肿定痛。用于各种内、外出血,胸腹刺痛,跌扑肿痛。性味归经:味甘微苦,性温,归肝、胃经,以根、根状茎入药。是名贵中药材,生用可止血化瘀、消肿止痛,是云南白药主要成分,同棵植物的花叶也能入药,当茶饮。 (1)具有良好的止血功效、显著的造血功能; (2)能加强和改善冠脉微循环,扩三七入药历史悠久,作用奇特被历代医家视为药中之宝,故有“金不换”之说法。 三七“味微甘而苦,颇似人参之味。”“凡杖扑伤损,瘀血淋漓者,随即嚼烂罨之即止,青肿者即消散。若受杖时,先服一、二钱,则血不冲心,杖后尤宜服之,产后服亦良。大抵此药气温,味甘微苦,及阳明、厥阴血分之药,故能治一切血病”。
近几年来,三七的效果被宣传的神乎其神,有些人有病没病都会吃点三七粉,甚至把它当作万能保健药。这样一来,不仅夸大了三七的药效,也会让它失去本应有的价值。因此,三七不能乱吃,要根据自身的体质辨证分析。
三七又名“金不换”,味甘微苦,性温,是五加科人参属植物,目前全国大部分的三七来源于云南文山地区。《本草纲目》记载:“三七能治一切血症”,主要的作用是补血、活血、止血。
三七历来被用作“伤科金疮药”,有止血定痛的作用,皆因其富含有止血活性成分的“三七素”。三七块茎入药生用,主要用作治疗各种跌打损伤、瘀血肿痛、出血的症状。
《本草纲目》记载道其可治“金刃箭伤,跌扑杖疮,血出不止者,亦主吐血、阳血、下血、血痢、崩中,经水不止,产后恶血不下,血晕血痛,赤目痈肿,虎咬蛇伤诸病。”
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江海涛介绍,中医认为,三七有止血散瘀、消肿定痛的作用,也就是活血化瘀。
现代药理研究表明,三七可以抗血小板凝集、预防血栓,从这一角度看,的确有预防心脑血管、外周血管疾病的作用。
很多活血药的作用都是单向的,长期大量服用或有出血的可能,但三七有双向效果,既能活血,又能止血。
常吃活血化瘀的药物,人的正气也会被消耗。比如丹参,它虽然能治疗冠心病,但长期服用会导致气虚。
三七这味药可贵之处就在于,它在祛瘀的同时,兼具补益作用。
吃一堆药,不如每天一勺三七粉
1、保养心脑血管
北京中医药大学罗大伦教授把三七称为“心脑血管终身卫士”,并推荐大家把三七西洋参粉当做心脑血管的日常保养方,做法如下:
原料:等量的三七粉、西洋参粉
做法:
三七又叫田七,为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干燥根和根茎。支根习称“筋条”,根茎习称“剪口”。以云南、广西两省所产量大质优,为“道地药材”。三七原以广西田阳为原产地,故原名“田七”。
性味甘、微苦,温。归肝、胃经。具有散瘀止血,消肿定痛作用。用于咯血,吐血,便血,崩漏,外伤出血,胸腹刺痛,跌打肿痛。常用量为3~9克,研粉吞服为1~3克。外用适量。
1、孕妇慎用;
2、有可诱发药物性食管炎、过敏性药疹、过敏性休克、过敏性紫癜、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、下阴瘙痒、眼球结膜出血或伴鼻出血、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的可能性。
1、抗凝血作用;
2、改善心肌缺氧,抗心律失常;
3、对急性肾损伤起保护作用;
4、对脊髓损伤有保护作用;
5、可使血液、脑、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增高;
三七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?
三七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?
三七具有止血散瘀、消肿定痛的功效。还有治疗吐血、咳血、尿血、便血、血痢、崩漏、产后出血、外伤出血、跌仆损伤、胸痹心痛、脘胁久痛、癥瘕积块、血瘀经闭、痛经、产后瘀滞腹痛、疮痈肿痛的作用。
三七是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三七的干燥根。现代研究表明,三七含有人参皂苷Rb1、Rd、Re、Rg1、Rg2、Rh1等以及三七皂苷R1、R2、R3、R4、R6、R7等,还含有三七素、β-谷甾醇、三七糖苷、田七氨酸、天冬氨酸等、人参炔三醇、槲皮素及其苷、三七多糖、α和γ-依兰油烯、香附子烯、丁香烯等烯类,辛酸、乙酸等酸类,α-氨基-β-草酸氨基丙酸等成分,具有抗凝血、延续缺血组织ATP的分解、改善能量负荷、等作用。需要注意,三七属于中药,使用时应严格按医生处方,不要擅自使用。
本内容由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药剂科 副主任药师 王文青审核
点这里,查看医生回答详情
到此,以上就是对于三七作用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三七作用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