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对经草的功效与作用的问题,于是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对经草的功效与作用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中药菊花有什么功效?
性苦寒,多用于治疗热毒、痈、疡、肿、疮、血热出血、疹、斑等等。
但就这一味药,功效再好也只是单方,治疗复杂的病,就凭一味野菊花,恐怕不行哟。而且如果出现真寒假热等复杂病情,野菊花不好用,最多只能做药引子,而且一般也不会用这做药引子
菊花是一味中药,但是菊花的品种比较多,有杭菊、亳菊、怀菊、滁菊,最为有名也是有名的四大名菊之称,古人把菊花称之为延寿客,所以在临床上用的最多而且老百姓用的也比较多。菊花味甘、苦,稍微有点寒,归肺、肝两经,主要功效与作用是疏散风热、平肝明目、清热解毒。
菊花,处方用名菊花、白菊花、黄菊花、杭菊花、野菊花。
其味甘、苦,性微寒。归肺、肝、肾经。
功疏散风热,平肝明目,清热解毒。
临床用治风热感冒,发热头痛:本品体轻达表,为花主散,气轻上浮,微寒清热,长于疏散风热,常与桑叶、连翘、薄荷、桔梗等同用,治风热感冒、温病初起,温邪犯肺,发热、头痛、咳嗽等症,如桑菊饮。
又治目赤昏花,眩晕惊风:本品功善疏风清热,清肝泻火,兼能益阴明目,故可用治肝经风热或肝火上攻所致目赤肿痛,多与桑叶、决明子、龙胆草、夏枯草等同用,共成疏风清肝明目之效;用治肝肾不足,目暗昏花,常与枸杞子、地黄、山萸肉等同用,如杞菊地黄丸,共收滋补肝肾、益阴明目之功;本品既能平肝潜阳,又能息风止痉,故与石决明、珍珠母、牛膝等同用,治疗肝阳上亢,头痛眩晕;与羚羊角、钩藤、白芍等同用,治疗痉厥抽搐实肝风证,如羚羊钩藤汤。
另外,本品甘寒益阴,清热解毒,尤善解疔毒,故可用治疔疮肿毒,常与金银花或甘草配伍,如银菊散、甘菊汤。
每用10~15克。疏散风热多用黄菊花(杭菊花);平肝明目多用白菊花。
现代研究,菊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、β-溶血性链球菌、痢疾杆菌、伤寒杆菌、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;白菊花对多种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;能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而有抗炎作用;大剂量菊花有明显解热和降压作用;动物实验证明菊花制剂,有明显的扩张冠状动脉及冠脉流量的作用。
中药菊花是常用的一味药,但一定是符合药监规定的菊花。没熏硫磺,没放坏,正规的炮制。
菊花药用价值很多,可以清风散热,保肝护肝,清肝明目,解毒,主治肝肾阴虚,辅助降压,提神镇静。
肝主目,所以菊花对眼睛红,视物模糊效果也比较好。特别是经常对着手机电脑的人。可以煮好后先熏蒸眼睛,再慢慢品饮。
具体说,肝经有热,比如眼睛发红,爱流泪。肝肾阴虚,看东西昏花。肝阳上亢,眩晕头疼。风热感冒,头痛。还有疮疡肿痛。还可调节心肌功能,降压、降胆固醇。延缓衰老,增强体力,增强毛细血管的抵抗力。
可配伍,可单方,使用方法也很多样。可泡茶,煎药,熏蒸,泡酒。
平时可以做养生茶,将菊花煮好后待温热,加入蜂蜜,就可以放保温随时饮用了,保肝润肠清热还护眼。
单独煮,不放其他的药物,用来抹眼睛,还能消除肿痛,饮用单方队恢复视力也有效果。
与山楂、金银花搭配可消血脂。与金银花、茉莉花搭配,可降火。
菊花也有很好的营养价值,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,氨基酸,维生素等营养物质。
到此,以上就是对于对经草的功效与作用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对经草的功效与作用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