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中草药的作用与功效与作用的问题,于是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中草药的作用与功效与作用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古人是怎样知道草药的功效的?
绝大多数人会以为古人完全是靠亲身体验来发现药物功效的,但这种想法是错的。虽然历史上应该真的有“神农尝百草”那样的事迹,但那只是古人在发现草药功效的过程中最初、最原始的手段,在草药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后就不常用了。
人还“不是人”的时候,便有了医事活动的雏形。草药知识的起源是与猎取食物联系在一起的,是凭着人类的“本能”选择必须的物质充饥和治疗而产生的。因此说“药物同源”、“药、食、医”与生俱始。
《黄帝内经》是我国第一部医书,由《素问》和《针经》(又称《灵枢》)两部分组成。书中提到的药中有数十种,药方也不多。但对药物味理论和炮制方法及要求却有简要记论述。比如,指出五味和五脏的关系是“酸入肝、辛入肺、咸入肾、甘入脾”。
这其中还包括“非医药论著”中记载的草药,比如《诗经》,其中记载3200多种药物,是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药物的书。大多只记下药名,对各药作用记述甚少。《山海经》,记载药353种,包括动、植物和矿物等类药材。且对药物的产地、形状、特点及效用等内容有所描述。是我国最早记述药物功效的文献,对后世药学的发展有一定影响,被称为我国本草著作开先河之作。
汉代出现了《神农本草经》,载药365种,其中植物药237种。
这个时期及以前,确实是单靠人服用草药后的表现来发现草药的功效的。
但是在这之后,经过长时间大量的知识积累,关于草药发展提高系统理论后,便构成了一定的知识体系。这时候,就不再单单依靠人使用草药来发现药效了。
一来,生命宝贵,医学人员更是难得的人才,若是每次都把著述医书药典的医生给毒个好歹,根本没那么多专业人才去送命;二来,像枸杞那样的草药,吃到饱未必能试验出它的具体功效;三来,这样逐个试下去太慢,草药学问也就不用发展了。
谢谢邀请!欢迎关注头条号“正说中医药”,作为知名中医院校临床医学院的医生和老师,正哥将为您提供关于中医临床,养生,科普和教育的专业解读。
如果您熟悉中医本草著作的大致脉络,应该对这个问题可能就会有一些答案。
在我们中学时代,都学习过这两个典故,一个是“神农尝百草,一日而遇七十毒”,一个是李时珍为了著作《本草纲目》全国到处采药的故事。说明为了识别药物,我们的先民经历了艰苦的尝试和长期经验的积累。
当然这些经验的积累只是停留在某药治疗某病的基础上。药性理论的提出和完善,可以说是中药学历史上一个巨大飞跃。任何一个学科,只有从经验上升为系统的理论指导才能算是称为一个学科。这个过程经历了相当长的时间。
在黄帝内经时代,药物还比较少,整部黄帝内经只记载了十三个中药方,而且配伍极其简单,多数内容是关于针灸的。在神农本草经时代,药物记载开始多起来,但对于药物的记载主要是产地以及主治某种病,到了金元明清时代的本草著作开始侧重于性味归经,并归纳了主治功效。试以大家都熟悉的中药人参来举例。
成书于汉代的《神农本草经》中记载人参补五脏,安精神,定魂魄,止惊悸,除邪气,明目开心益智。久服轻身延年。
到了金元时期的张元素,对人参的论述变成了治肺胃阳气不足,肺气虚促,短气少气,补中缓中,泻心、肺、脾、胃中火邪,止渴生津液。
到了现代的中药学教材,对于人参的论述变成了【性味与归经】甘,平。入脾、肺经。 【功效】大补元气,补肺益脾,生津,安神。
从这些可以大致能看出中药学发现的一个脉络,也能回答您上面提出的问题了。
现在看到很多中医黑,动不动就说中医是骗人的,他们用一些道听途说,智商偏低的东西来黑中医,比如说什么以形补形之类,这明明是民间大妈们餐桌上的说辞,却被中医黑们弄成了中医的重要理论。
请问,那些以此黑中医的喷子们,请拿出中医名家说过此类话语的证据来。
古人的智商,但凡认真读过几页书的人应该都有一个基本的了解,那就是他们的智商不低于我们现在的一些所谓的现代人。
早在春秋时期,就有了灿烂辉煌的诸子百家的思想争鸣,那是一个群星闪耀的时代,应该没有争议吧。
那么,古人自然也懂得实践出真知的道理。
我们且不说神农尝百草是否传说,但这里面有很多结论也是后人借神农之名记录的也是没有问题的。
在古代,借圣人之口,记录今天之事是一个惯例。
如果这中间有什么错漏,作为今天的中医发展,做出修正就是了,也用不着一黑到底,那些试图一棍子打死中医的行为,就是居心叵测了。
谢邀,其实用传统艺技术炮制后的中药,无毒能治病是用千百年来经验教训总结出来的,当然这里也包括咱们中医老祖宗亿万次的经验总结。
像《神农本草经》里就有大量“通神明”的药物,都不是啥可以久服的好东西,却被列入上品。
脑洞大开一下,当然,劳动人民日常经验的积累、观察动物的活动也是重要的一个来源,但总体上负责归纳、整理、记录的应该还是那些巫医、占卜者们,而这些人地位较高、掌握的知识也较多。后来随着哲学的发展,出现了“格物致知”的心法,出现了另外一种寻找草药的方式。
到此,以上就是对于中草药的作用与功效与作用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中草药的作用与功效与作用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